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科协动态

科技小院为我市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发布时间:2025-10-20 17:25:16 作者:科普部 浏览:97 次
【字体大小:

 

近日,市科协申报的安徽石台茶科技小院获中国农村专业技术协会批复设立,为我市首个中国农技协科技小院,一同申报的安徽青阳九华黄精科技小院成功入选安徽省科技小院联盟科技小院。科技小院通过推动高校师生和科研人员深入农村一线,与农民协同创新,有效打通了农业技术推广的“最后一公里”。市科协积极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该模式在我市落地生根、见行见效。

一是科学规划布局,精准服务特色产业。立足本市资源禀赋和农业产业发展实际,围绕“茶、药、渔、硒”等池州特色优势产业进行顶层设计,积极争取国家级和省级科技小院项目资源,主动对接省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引导创新要素向池州集聚。目前,全市已建成涵盖黄精、鳜鱼、茶叶等国家及省级科技小院,以及艾草、富硒稻油、黑糯玉米等高校科技小院共9家,基本实现主要特色产业全覆盖。

二是创新工作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构建“政府引导、科协搭台、院校支撑、企业主体、农民受益”的协同创新机制,推动科技小院师生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结对子”,采取“常驻+弹性”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实现专家定期指导、研究生长期驻点,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通过将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把科研成果直接应用于生产实践,精准破解从种养管理、病虫害防治到精深加工、品牌营销等全产业链技术难题,切实做到“专家与农民零距离、科研与生产零时差、成果与转化零费用”。

三是强化人才培养,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科技小院不仅是农业技术推广站,更是本土人才的孵化器。一方面,为高校研究生提供实践平台,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新型人才;另一方面,通过技术培训、现场观摩、科技讲座等形式,使驻点师生成为“不走”的科技特派员,为当地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和“田秀才”“土专家”。以安徽石台茶科技小院为例,每年有1–2名安徽农业大学茶学专业研究生长期驻扎120天以上,在导师团队指导下开展田间与工厂试验,每年还为依托单位培育乡土人才50人以上。

四是凸显综合效益,助力产业提质增效。科技小院模式实施以来,成效显著。经济效益方面,安徽青阳九华黄精科技小院依托安徽师范大学专家团队,引进培育2个黄精新品种,优化种植结构与管理模式,建设20亩育苗基地和300亩林下种植示范基地,计划推广示范面积1000亩以上,有效带动农户增收。品牌效益方面,依托安徽鳜鱼科技小院的科研支撑,“池州鳜鱼”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并发布“鳜池”品牌IP,以符号化传播赋能传统农业文化传承,真正将资源禀赋转化为产业优势与经济优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